01
通假字
1.通假字的概念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所谓通假,就是用一个与本字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其实通假字很大一部分就是古人的错别字,现在就是要学习一下,学习出来正确的是哪一个。
2.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是通假字,通的是悦,其实就是喜悦、愉快的意思。
3.A通B,我们读B的音。
知识精讲
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意思是穿着。坚和锐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了名词,翻译为将军身上穿着坚硬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就是智慧的意思。
3.食之不能尽其才,食通饲,意思是饲养。材通才,有才能的意思。喂养千里马不能竭尽才能。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的意思。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谢的是意思是谢罪。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8.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的意思。
古今词义的差异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千古风流人物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真题回顾
1.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A项是与朋友相约同行,没有古今异义。B项罔是没有的意思,就是全部都按照材料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C项无论是不用说更不必说。D项意思是衣服和事物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2.下面是一位学生整理的“古今异义词”笔记,不正确的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B.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
D.今齐地方千里(《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A项妻子和绝境是古今异义词。B项卑鄙古义是身份低微目光浅陋,现代是品行恶劣。C项没有古今异义词。D项地方古代是土地方圆,现代是处所、地点。
3.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A项知通智,就是谁说你特别聪明。B项帖通贴,这句的修辞手法是互文,翻译的时候要结合起来翻译。C项中没有通假字。D项还通旋,转身的意思。句子意思是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到蔡桓公转身掉头就跑。
4.老师请同学们积累“倍”这个通假字,学生搜集的例句合适的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
:A项倍通背,违背的意思。B项倍是倍数的意思,句子意思是当你有五倍敌人的兵力就要去进攻,当有一倍兵力就是分散敌人。C项倍是更加的意思。D项倍是倍数的意思。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A项被通披,意思是穿着。B项没有通假字。C项要通邀。D项食通饲。
02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则与一生彘肩
六王毕,四海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第一个句子一是表示数量的意思。
2.第二个句子一是统一的意思。
3.第三个句子一是专一的意思。
4.第四个句子一是全部的意思。
5.第五个句子一是相同的意思。
6.第六个句子一是把什么看作是一样的。
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柳宗元《捕蛇者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战》)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韩愈《马说》)
1.第一个句子食就是吃的意思。
2.第二个句子食是食物的意思。
3.第三个句子食是饲养的意思。
修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1.第一个句子修是高的意思。
2.第二个句子修是长的意思。
3.第三个句子修是修建的意思,旧制是规模的意思。
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1.第一个句子中胜是尽、完。
2.第二个句子中胜是忍受承受的意思。
3.第三个句子中胜是胜利的意思。
4.第四个句子中胜是超过的意思。
5.第五个句子中胜是盛大的、美好的。
真题回顾
1.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文言词语“孰”的用法。下列句子中“孰”的用法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D.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A项中孰是谁的意思,通假字是知,通的是智。B项孰是仔细的意思。C项中孰是谁的意思,谁知道这些苛捐杂税的毒害比毒蛇更厉害。D项孰是谁的意思,你说你事务比较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2.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1题干中的爱是爱惜、珍惜的意思。A项爱是喜爱的意思。B项是爱惜的意思。C项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D项爱是躲藏的意思。
3.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
:题干中的鄙是目光短浅的意思。A项鄙视边境的意思。B项试试身份卑微、目光短浅的意思。C项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D项是谦辞,指的是自己。
4.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题干中的假是借的意思。A项假还是借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B项也是借助的意思。C项也是借助的意思,通假字是生,通性,资质天赋的意思。D项假是宽容宽恕的意思。
明日预告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左右欲刃相如
B.渔人甚异之
C.沛公军霸上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A项刃本来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杀了的意思。B项异翻译为认为什么奇怪,是意动用法。C项军字本来是名词军队的意思,这里是名词作动词驻扎的意思。D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点击下方名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