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您的位置:词语怔忡 > 词语怔忡 > 秋收 >

秋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辛弃疾《破阵子》

秋天,是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阵秋风吹过,阵阵的清香把人都沉醉了。转眼间秋天来了,随着劳动的增加我们也要学会养护好增加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是本钱,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秋天的养生小知识。

秋季经络养生,个穴位健脾益胃

人们在秋天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如口鼻、唇舌、皮肤干燥,毛发枯槁,舌红无苔或少苔等,这都是因津液不足。津液的生成源于摄入的食物,脾胃之气健旺,化生的津液就充盛;脾胃之气虚衰,则会导致津液不足。按摩中脘、足三里和太白这个穴位,可以健脾益胃,有助于津液生成。

中脘穴

位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

操作方法:用掌根按揉中,每日一次,每次-00次,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

操作方法:每日按揉5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太白穴

太白穴是调理脾功能的主要穴位,治疗范围较广,对脾虚有关的病证,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该穴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交界处。

操作方法:每日按揉-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秋季经络养生,个穴位除燥降火

入秋以后,早晚温差大,天干气燥,人们很容易上火。上火的病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肺热,有的是胃热。原因不同,那就要区别对待了。有三个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以起到除燥下火的作用。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

操作方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操作方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操作方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分钟即可。

秋日私语

秋季是经络养生的好时机,大家平时不妨多按摩这些穴位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闲暇之余,泡上一杯极珍玫瑰四物汤,通络祛湿两不误,更是事半功倍哦!

秋季外部按摩的同时还可以内部调养。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房事养生: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收养气血天气转凉后,春夏活跃于体表的气血收回到体内,这时人的消化能力增强,正是进补的好时机,要抓紧机会“收养”气血。饮食上要少吃辛辣、苦寒的食物,应以清淡、甘润为主。红糖的原料95%是蔗糖,是甘蔗榨汁处理得到的,它除了含有甘蔗糖的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很多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苹果酸、胡萝卜素、烟酸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如锰、锌、铬等。红糖很容易被人吸收消化,能能够快速补充人的体力活力。推荐:红枣鸡蛋糖水取红枣2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桂圆10克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熬煮20分钟,随后加入鸡蛋及适量红糖,蛋熟糖化即可。此食疗方具有较好的补益气血作用,适用于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经常头晕或疲惫无力的气血虚弱人群。收养津液秋季燥邪最旺,燥邪一易伤肺,二易耗伤津液。因此秋冬除了“收养”气血之外,也要“收养”津液,可以多选择滋阴润燥的食材,如乌鸡、燕窝、银耳、蜂蜜、藕、白萝卜、梨、芝麻等。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阴虚型神经衰弱和失眠多梦等。而且银耳为药食两用之品,药性平和,服用安全,能清肺之热,养胃之阴;能补脾开胃,滋润而不腻滞,有扶正固本和很好的滋补润泽作用。推荐:银耳百合粥取水发银耳20克、粳米20克、百合20克、薏苡仁20克、大枣20克,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成粥即可。此方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肺胃阴不足之口干、口渴、咽燥、鼻干、干咳燥咳、大便干结、心烦失眠、阴虚有热、身热夜甚等症。收养心神秋季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也容易触景生情,往往会出现“悲秋”的伤感情绪,因此秋季也要特别注意“收养”心神。首先要保持正面思维、乐观心态,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与此同时,要坚持运动,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此外,平时睡眠不太好的人还可以选择一些能养心安神的食疗。酸枣仁可养肝、安神、敛汗,可治疗体虚、盗汗等,可用于治疗失眠健忘、阴血不足、心悸怔忡等症状。推荐:小麦酸枣仁粥取炙甘草10克、小麦50克、酸枣仁20克、大枣20克,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水熬成粥。此方具有养心安神、补脾和中之功。对于睡眠差、心悸、心烦、哈欠频作等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解读:

秋三月,此为容平:秋天的三个月中,最适宜从容不迫的度过。运动方面,不要给自己加过度的运动量;饮食方面,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心理方面,尽量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来应对,遇事乐观,不钻牛角尖。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天的天地之气谓之“肃杀”。古代常将死刑犯“秋后问斩”,打起仗来有“沙场秋点兵”的讲究,所以说秋天是个无情,杀伐的季节。不过也是人们辛苦一年,开始收获的季节,人们采摘果实、捕鱼捞蟹、杀猪宰羊,储藏起来以备严寒。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渐渐日短夜长,睡眠时间相应也要比夏天长一些。鸡一般在清晨6点左右,天刚亮的时候醒来活动,傍晚酉时(17:00-19:00)开始归巢。现代人做不到晚上7点睡觉,也应尽可能早些回家,比夏天提前半个到一个小时入睡。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秋天要收的还有这颗“心”。收敛夏天散出去的锋芒,心神回归本元,聚集阳气,以避免秋风、秋凉、秋燥对身心的伤害。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您的转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文宣部策划人:赵学磊张志洁制作人:张志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cyzz/5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