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本出身,考研调剂的学术小白,考博最初确实也是出于名校情结。从考研调剂后,这种心情更加强烈一些。很多人说,决定考博本身就是一件十分需要勇气的事。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为什么要读博?
关于是否攻读博士,老生常谈,首先要看兴趣,新闻传播领域是否有某个或某些问题吸引你想要一探究竟,深入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可能未来从事科研的某个令人头秃心悸的夜晚,就是这盏灯温暖你所有的寂寞孤独。当然,诚实地说,并不是所有考博的同学在决定考博时都拥有明确的学术旨趣的,更多的是遥望远方,为现实所迫的。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你最先要考虑的应该是你对学术的忍耐度。事实上,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浸泡在文献中,看它个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废寝忘食的,也没有人天生就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文章发发发。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术是件极枯燥且孤独的事。在未来漫长的科研过程中,你可能会一次次质疑自己的写作能力甚至是说人话的能力,一次次粉碎本就少的可怜自信坚持,一次次在穷困潦倒的西北风中大口呼吸,刷着朋友圈看以前的同学秀房、秀车、秀娃、秀恩爱,然后摸摸自己坚挺独立的几根秀发,无能为力地认清并接受自己是个渣比的现实。但反过来讲,如果你心态积极,做好的备受打击,但能坚持向上,越挫越勇的准备,读博的确是一件值得一试的事,除了学历未来可能带给你的基础保障,它确实还可以帮助你打开眼界,更加智慧地看待人生,更从容理性地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复旦考博基本情况
01确定日程
当你权衡利弊后,下定决心考博时,你首先要做的是,确定下自己的考博日程。第一,你要确定自己是要一步到位,还是一年考上。如果你是要一年考上,那么可以适当参加2-3个学校的。我当年是有点动摇,考虑要不要去工作,但确实心里有读博想法已久,直接放弃会不甘心,所以铁头报了4个学校,看命运安排,如果一年能走,就精神富足,如果一年不能,就经济富裕去。因为是应届考博,一次要搞4个学校,然后我还要搞硕论,真的焦头烂额,首尾不顾。所以强烈不建议大家搞这么多,最多3个,真的,不能再多了,会死!如果你是要一步到位,心里非常坚定要去往某个学校,必须跟随某位导师,那么建议你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如果你一个学校,今年报这个老师,明年另投他门,第三年又改回来,有的老师可能会有那么丢丢介意。
目前,国内高校大多都已经采取了申请-考核的方式。我报考的时候,是复旦实行申请考核制的第一年。看起来省去了准备初始的时间,但我感觉需要花的精力更多了,因为它考核的方位更全面了。首先,这个考核时间拉长了,考试制下,个人简历一般都是到复试才作为参考,注意,这是参考。也就是说通过一场初始笔试,你就已经淘汰了一些竞争对手,参考考研准备,可能花费的时间为3-6个月。但是申请考核下,不仅学术简历、甚至本科、硕士成绩和论文都决定了你能否通过初试。首先,关于学术CV部分,我自己的经验是硕士期间一定要早做和多做准备,多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积累自己的学术经历。另一方面,可以修改自己的期末论文,尝试向学术期刊投稿,一定的论文发表在审核中还是很有利的。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应届考生,考虑到期刊正常审稿流程,为了赶趟,学硕的话,最晚二年级的上学期你就应该保证手头有在投或者已录待刊的文章了,如果你是专硕,那就要更早着手了。对于发表期刊的等级,其实大家也不用过于焦虑。复旦在审核材料是还是比较公平和全面的。即使你截止报名还没有明确见刊的文章,但是你本科论文写得很优秀,或者你的科研计划很成熟,又或者是你提交的代表作能够很好地反映你的学术水平,还是有可能通过初审的。关于代表作,我觉得复旦还是很友好的,并不要求必须是发表的。像我已经了解到的,我的同学们确实有抢眼南核北核的,但也有不少在审核时是没有论文的。我个人感觉,复旦在审核时相较于发文量,更看重的你在之前的学习中,是否有所思考,勤奋动手,同时有基本的学术素养和规范。
02关于英语
关于英语。复旦在审核时是需要提供英语水平证明材料的,我申请的时候要求是通过CET-6或者是CET-4达到分,雅思6.0+或托福85+,如果不够的话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博士生英语水平考试。复试通知的时候有说到会进行英语笔试,但后来去的时候并没有再组织考试。所以英语实际上只是通过面试进行了考察。面试的氛围非常轻松,进去以后老师会先让你简单介绍下自己,然后根据你的自我介绍向你提问一些问题,全程5分钟左右。我当时有提前准备一下,针对我自我介绍中老师可能会感兴趣的点,比如爱好、经历、学术文章等内容,预测提问方向,准备好一些回复的说辞,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总结一下就是,英语口试时间很短,放轻松,敞开聊,不要纠结于语法句式是否漂亮地道,清晰易懂,自信大方即可。
03专业复试
关于专业复试。复旦的专业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但今年改为线上考试,不设置笔试。我们当时是在上午8点半到11点半进行了笔试考试。各专业只考一门,三道大题。我是新闻学专业。作为已经有90多年历史的新闻学院,复旦新院的专业底蕴确实很厚重,这也反映在了它的题目方面。就新闻学专业而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重视新闻史,同时注重学科积累。虽然今年不设置笔试,但专业积累在面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面试是在下午和英语错开进行的,大概一个人25分钟左右。我个人感觉有几点很重要。
第一,学术态度和热情。面试的时候要自信,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学术小白,然后畏首畏尾,大大方方阐释你的科研计划就好了,毕竟面试你的老师都是大牛,面对他们谁不是菜呢┓(`)┏有学长曾经跟我讲过,大多数导师接受我们的时候,都是默认我们什么都不会的,所以别有偶像包袱,我们还没有那身份。展示自己对该话题的兴趣和热情,清晰地表达自己设想的研究方法和可能即可。
二,学术规范。这一点主要是涉及你科研计划的写作,初审递交材料的时候,你的科研计划即使内容天马行空,也请保证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参考文献,引用注释等等一定要规范整好,给老师呈现一个认真的态度。然后就是,你的参考文献里的内容,你可能并没有全都看过,有人甚至是放上去凑数,但是面试以前,请务必对他们有一个大致了解,以备不时之需。设想一下,如果老师问你谁谁的观点,你为啥觉得能用上,然后你把人家书名都说错了,那就太尴尬了。
想了解更多新传考博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